據媒體稱,由施明德號召的倒扁運動,能量持續不衰,日日
有反扁群眾主動加入,在今夜的「圍城」遊行達到了最高潮
。倒扁總部稱,有七十五萬人參與。我很好奇,這些滿心倒
扁的群眾,究竟是為了什麼理由,能夠連續幾日頂著雨淋日
曬,匯聚在凱道上不散呢?
首先,鏡頭前的群眾蘊釀的氛圍,與其用悲壯嚴肅形容(這
是倒扁總部策畫活動的初衷),不如說是興高彩烈更為貼切
。凱道上人人身著紅衣,卻各有裝扮道具,稻草紙人、貓狗
龜鱉,各有特技,全都出籠,大家嘻笑怒罵著傳頌倒扁的共
同語言。幾個穿著入時的小女生擠在ENG 鏡頭前說,街頭運
動為什麼一定要邋遢見人,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不是很好
嗎?重點在倒扁。
這些點滴當然不足以概括群眾的相貌,但是總召集人施明德
連日來的微笑,總還有一點代表性。施儘管一再用自己的人
生經歷、自己的身體病痛、自己的年齡、以及自己的遺書,
強化自己殉道者的形象。但是當施出場與群眾揮手、對比倒
扁手勢之時,瞇著雙眼配合著高揚的嘴角與小鬍子,那和身
後幾步之遙的宋楚瑜的開心表情,幾乎是同一個模子印出來
的(也許說明了,那是由同一種的心態反射出來)。在這場
運動中領導與群眾普遍的笑容,大大沖淡了悲情的成份,和
運動開始前號稱的嚴肅與神聖性,很不相稱。
而廣告人范可欽接管運動路線的主軸後,規畫出來的一連串
活動,更是令人嘆為觀止。一會兒是紅衣聚凱道、一會兒是
禮義廉恥掛景福門、一會兒是那斯卡線、一會兒是小鏡子照
總統府。這些花樣內容貧血,用意在搏媒體版面(這是范可
欽也承認的),是純粹的廣告創意。而且樣式之多,群眾的
配合度之高,前所未見。
那麼,先暫時這樣給運動定調吧,這是一場有政治目的的嘉
年華會,儘管這個說法范可欽一再矛盾地否認。而大力鼓吹
活動的聯合報,早就給群眾定性,這是「中產階級」(布爾
喬亞)的集會。群眾普遍的笑容、群眾對廣告創意的高度配
合,大約也就說明了他們自身的性質:這是習於笑容、裝扮
與遊戲的一群人,他們確確實實是布爾喬亞。
布爾喬亞的性質是什麼呢?他們不像大資本家腰纏萬貫,雙
手沾滿鮮血,滿腹野心與權力,但習於對之投以欣羨之情;
他們雖然日益接近無產階級的位置,但因勞動性質的差異,
還沒淪落終日勞苦受盡剝削的悲慘境地,卻常對無產者流露
鄙夷之意。他們懷有樸素天真的道德與正義感,最愛掛在嘴
邊的是和平、民主與自由(前後重要性有次序之別),見到
路有凍死骨都會一掬同情淚,但是很少去問深層的原因。和
大資本與無產者相比,他們的性格保守怯懦,目光短淺,面
對變革時立場搖擺。
這樣的性質,在這場運動中暴露無遺。這些群眾不是退一步
即無死所的被壓迫者,而是渾渾惡惡的玩票參與者,所以人
數時多時少、或聚壟或離散,沒有統一的路線綱領、沒有積
極的對立主張。全部的運動主軸僅是不著邊際的「反貪腐」
、「公義」,辦法是「倒扁」。所以凱道講台上的「人民聲
音」,頂多是「阿扁的臉皮和肚皮一樣厚、子彈都打不穿」
、「禮義廉恥是國小學生都知道的事,阿扁不知道」、「阿
扁貪成這樣,我們以後不知道怎麼教育下一代」。總的來說
就是四個字:「阿扁下台」。
這些空洞的、意識形態的批判充斥著集會現場,而有沒有人
拿出一丁點科學證據,認真地討論「貪腐」的成份呢?在凱
道的講台上,幾乎沒有。我身邊積極鼓吹上凱道的朋友,甚
至不知道陳水扁貪的數目幾何。而貪腐何致?他只知道是陳
水扁拿名目不符的發票報銷。而這種忽略與不認真,是刻意
為之的。
陳水扁的貪腐證據,據立委邱毅的暴料,是三年國務機要費
中以「機密」報銷的八千萬,這也是邱毅暴料階段的終點(
或說最高點)。若說這是「反貪腐」運動的主要根據,那真
令人不解:蒐集發票報假帳,實在是太小兒科了。以立法委
員為例,國家派給他們的本俸不過每月十七萬五千,四年任
期下來總額也才840 萬,這個數目拿來搞選舉都不夠,實在
不合理。不過如過我們加上一堆助理費、差旅補助、選民服
務費等等,一年就保守估計就有860 萬,四年是3440萬,這
樣就合理得多。要不台灣立委都用陳水扁那一套核報預算,
維持風光體面的派頭;要不就是兩袖清風,四年下來還得負
債跑路。我想台灣的立委是前者多過後者。事實上,僅邱毅
而言,他檯面上查得到的所得遠超過公發薪資,卻不曾在這
波反貪風潮中被追究。
而貴為總統的陳水扁,貪污的辦法竟是拿發票報假帳,簡直
是比縣市鄉鎮首長還不如。前雲林縣長張榮味蓋個焚化爐,
和圍標廠商一開口就要八千萬。真要貪污,這才像話。若說
台灣人如此不能忍受三年來用發票報假帳來貪污的總統,台
灣應該會是個清廉乾淨、接近無塵狀態的社會,又為什麼我
們會年年選出有黑底,甚至被起訴的地方首長、民意代表呢
?
前兩段的說法不是要為陳水扁脫罪,而是要把事件放到具體
的歷史與社會中加以理解:為什麼長期以來,台灣人對鄰近
的、更切身的政治人物(包括陳由豪、曾正仁一類的商場敗
類)的貪污習以為常,而卻在2006年九月,突然對陳水扁拿
發票報假帳這種小兒科式的貪污手段爆發如此憤怒?
群眾(以及政客)昨是今非的標準,正是民進黨人至今死皮
賴臉不肯認錯的根據。然而我們都得承認,若是非標準一夕
變易,顯然是非之爭只是表象而非根本。所以,反貪污不是
集會的真正理由;而以為集會是要反貪污的,是無知群眾的
短淺認識,比如那些上了講台的高中生。
根本上來說,凱道上群眾的情緒,直接反應了近幾年來台灣
經濟成長衰退,社會貧富差距擴大、治安惡化的趨勢。布爾
喬亞近年來薪資成長停滯、資產縮水、生活品質倒退,是對
這趨勢感受深刻的一群人。一般以為,陳水扁作為國家領導
人,原本要為這經濟衰退及其社會效果負起總的責任。但陳
水扁不但負不了責,而且還搞貪污,於是他成為群眾唾罵的
對象,理所當然。由此,「反貪污」只是要號召無知群眾夾
帶日常怒氣的便宜藉口。我們應該把經濟問題理解為是真正
超越藍綠統獨階級,匯聚人潮的深層理由,而不是陳水扁的
貪污。
但是,檯面上的領導者卻反覆地強調「反貪污」的神聖性。
這要不顯露領導者的無知,要不就是顯露領導者別有居心。
我以為後者的可能性遠大於前者(僅管前者也可同時存在)
。
事實上,要陳水扁為經濟衰退負總責任的這種主張,禁不起
宏觀分析,因為這趨勢是以全球規模在發生,不獨是在台灣
而已。然而宏觀比較並不能為陳水扁脫罪;相反,因為持續
維持兩位數 GDP成長的中國就鄰近台灣,正好強化了陳水扁
及民進黨在兩岸政策上的僵硬與「錯誤」。這也很可以轉化
為,叫陳水扁下台的理由。
然而,兩岸政策也僅只是表面爭議,英法義德美等先進國,
都沒有台灣的兩岸政策問題,但都和台灣社會面臨類似的趨
勢與處境(他們的國家領導人,大部份才剛被換掉,還在任
的聲望也低到歷史谷底)。況且,除了浮面的統獨議題,民
進黨和國民黨還能有根本上的不同嗎?或問,陳水扁民進
黨的錯誤,豈是換國民黨執政就能彌補或矯正?這不是比爛
,而是現實問題。陳水扁政權的「貪腐」,直接反映了首長
特支費報帳的陋規、公務人員財產申報辦法,乃至於證交法
中內線交易行為認定的相關條文,有著許多漏洞可鑽營。國
民黨作為國會最大黨,對鑽營漏洞的陳水扁用力落井下石,
卻無意提案修改條文補起相關漏洞,八成想的是日後還可藉
之鑽營。此種居心,昭然若揭,卻無人聞問。更深層的,國
民黨曾經在國營事業民營化、勞退新制的推動上,和民進黨
有過根本不同的主張或路線嗎?答案也是,No。
這也就說明了,他們是同一性質的政黨,是資產階級政黨,
是會出賣工人,並持續地將布爾喬亞推入廣大勞動預備軍的
政黨。這種深層問題,在倒扁集會中提出「罷工」訴求時,
特別突出。國民黨和民進黨,在第一時間異口同聲反對罷工
,泛藍機關報聯合報更是期期以為不可,因為會傷害台灣經
濟發展。
但是這樣的問題有沒有讓凱道上的群眾知道呢?沒有。施明
德與倒扁總部,沒有(刻意沒有?)把握群眾大量集結的機
會,教育組織群眾,讓他們認清現實,轉化、深化群眾樸素
的憤怒,使其成為進步的積極力量。卻偏愛把「人民自主的
力量」掛在嘴邊,滿足於向群眾揮手致意的快感,放任群眾
站在講台上發揮簡單的倒扁「創意」,呼喊蒼白的批判口號
,這種集會的進步性實在太有限了。
民進黨引用體制與安定來否定群眾運動,這種退步保守不在
話下。但是如果帶群眾上街的領導人與知識份子,也無意讓
群眾走得更遠,這種領導人的心態和民進黨相比又好到哪裡
去呢?
至於暴動和流血革命,是個被過度認真看待的笑話。這種性
質的集會裡的衝突,頂多只會是流氓互幹的規模而已。
選自http://blog.yam.com/forculturllabours
--
- Sep 17 Sun 2006 15:55
[轉錄]群眾的性質與倒扁運動的高度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
留言列表

